当前位置:首页 > 千帆杂谈 > 正文内容

【小小说】烛光里的温情

千帆7个月前 (01-11)千帆杂谈2771

  在繁华都市的一隅,有一栋略显老旧但温馨十足的公寓楼,这里住着形形色色的人,每个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故事。林晓雨,一个刚刚搬来不久的单身女子,便是其中之一。她有着一头柔顺的长发,眼神中透露出独立与坚韧,但偶尔也会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孤独。

  这天晚上,林晓雨正沉浸在书籍的世界里,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。突然,房间里一片漆黑,原来是停电了。她微微一愣,随即从抽屉里摸出一根备用的蜡烛,点燃后,微弱而温暖的光芒瞬间弥漫开来,给这个小小的空间增添了几分温馨。

  正当她准备继续阅读时,门外传来了轻轻的敲门声。林晓雨心中不禁生出一丝疑惑,这个时间点,会是谁呢?她小心翼翼地走到门前,透过猫眼向外望去,只见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,手里紧紧抓着一根蜡烛,脸上写满了紧张和期待。

  “谁啊?”林晓雨试探性地问道,声音中带着一丝戒备。

  “阿姨,是我,我是隔壁的。”小男孩的声音略显颤抖,但又不失礼貌,“请问,你家有蜡烛吗?”

  听到这句话,林晓雨心里咯噔一下,她不禁想起了过去那些被邻居频繁打扰的日子,那些因为一点小事就被打扰得不得安宁的时光。她的语气不自觉地变得冷淡:“没有,我刚搬来,还没准备呢。”

  小男孩听后,脸上闪过一丝惊讶,但很快又被一种难以言喻的表情所取代,那是一种混合了理解与得意的笑容。“哦,这样啊,我知道了。”他轻轻地说,然后,就像完成了一项重要任务一样,转身准备离开。

  就在这时,林晓雨突然意识到了什么,她猛地推开门,喊住了小男孩:“等等,小朋友,你刚才说的话,是什么意思?”

  小男孩转过身,眼睛里闪烁着真诚的光芒:“阿姨,是这样的,我妈妈说你一个人住在这里,晚上停电可能会害怕,所以就让我拿着一根蜡烛过来,万一你需要呢。”

  林晓雨愣住了,她万万没想到,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,竟然藏着这样一份细腻而温暖的关怀。那一刻,她心中的防线仿佛被一股暖流轻轻冲垮,一股前所未有的感动涌上心头。

  “对不起,小朋友,阿姨刚才误会你了。”林晓雨蹲下身子,温柔地摸了摸小男孩的头,“谢谢你和你妈妈,也谢谢这根蜡烛,它让我不再害怕黑暗。”

  小男孩笑了,笑得那么纯真无邪,仿佛所有的误会和隔阂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。“阿姨,不用谢,以后有什么需要,尽管找我。”他说完,便蹦蹦跳跳地回到了自己的家。

  那天晚上,林晓雨躺在床上,望着天花板,心中充满了感激。她意识到,在这座冷漠的城市里,人与人之间的温情是多么宝贵。一根小小的蜡烛,不仅照亮了房间,更照亮了她的心房,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希望。

  从那以后,林晓雨开始主动与邻居们交流,参与社区的活动,她发现,原来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那么多值得分享的故事,每个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份善良和热情。而这一切的改变,都始于那个停电的夜晚,和那个带着蜡烛敲响她家门的小男孩。

  岁月流转,林晓雨的生活因这份突如其来的温情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。每当回想起那个夜晚,她都会微笑着告诉自己:在这个世界上,总有一些不经意的瞬间,能够让我们发现生活的美好,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与连接。而这一切,都是那么值得珍惜和感激。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千帆生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tzshw.com/?id=193

“【小小说】烛光里的温情” 的相关文章

《千帆杂谈》的情怀

  这个名称用了很长时间,发日志做标题主语,注册公众号名称,每每静下心来,想想自己所写的东西,都习惯性的想取个带有“千帆杂谈”的标框词眼,我是典型的习惯养成派,一成了习惯就似乎怎么都无法改变,慢慢也就真的成了习惯!今天这篇日志的标题索性给这四个字用上了书名号,感觉起来有点像要做大事的样子,自嘲一下,...

毕业季,读青春,几多酸甜苦辣

  每每这个季节,都有着让人期待,又感伤的风味,吹过来,荡漾心胸,骄傲的说声:我们毕业啦!吹过去,挠人心菲,默默低语:我们不说再见!  拥抱青春,终究会有别去的一刻!时代已经赋予了这一代人最积极活跃的细胞,网络信息,分钟级的信息发布,单纯影像的记录方式也只是其中的一个看不起眼的标志罢了,更多的互动和...

如其人——不论、杂白

  少时,听言,字如其人,渐以此为镜,潜默识人。是也,文君多有靓字,笔笔生辉,频得敬佩。超十载,根固识别,不动不摇。日渐月移,出入甚多,牢之囚,困之心性者,其贪其浊,均配以多色绝字,字字如金,不得苟同,不受膜拜。凡人平庸,少得指点,笨字拙画,修不得金,不得银,淡入浅出,不论。  车如马,配得名牌,如...

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追段成章

   每天进入梦乡前,习惯了翻看床头的那几本书。这些书换的不是特别勤快,但是总能在里面刨出一些东西,有生活的影子,有快乐的种子,也有辛酸的泪水。她能让自己恍然大悟,也能体验到作者的设身处地,会有撕心裂肺的痛感,还能独辟幽径,落得安好。  读过一篇Erma Bombeck的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...

又欠一份恩情

  昨天知道了他离开的消息,很是震惊,一场意外,早早地,离了他的亲人,难以接受,也多了一份岁月带给我的长情,又欠下了一份恩情,立不了字据,只可执笔画人生!  多少年来,每每遇到,都是尊称他一声“伯伯”,居然在这个国庆假期里,再见他,已是最后一次,成了人生中我和他的最后一次对话,诧然,无措,默哀!  ...

1915

  乍一看,像个年份,又像是暗号,干啥子意思呢?  其实,这是一个车牌的特征号码,这几个数字,组合在一起,的确比较好记,不过,我能记住它,并不是因为它的美好与回忆,也不是因为有多么秀丽或是诱人的特别之处,完全是因为它的停留轨迹与运动特点,拿来写的,肯定有点特别,否则我也真记不住,我脑子里仅仅,也只记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