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 > 千帆杂谈 > 正文内容

超短KU

千帆1年前 (2023-11-23)千帆杂谈4166

  标题用了一个拼音,乍一看,KU像是:裤,连起来,成了“超短裤”,其实不然,只是谐音,故意往“哭”/“苦”字上靠的,所谓“超短”,因为本文不会太长庸!

  居然能套用“哭”/“苦”音,其实是一种有点类似苦不堪言的感觉,因为今天办理一事,花一天时间,左等右盼,二位领导,四个部门、六个位置,八个办公室,尽管预先协调了,最终仍然未能顺利完成,具体详情,不便细说,其中有几个还堂而皇之在办公桌上“屹立”着党员先锋岗之类的“名牌”,有点讽刺的味道,倒耍一番,换是以前,也是有点抱怨的,现在见得多了,真的是习惯了,没什么怨言,但是可以记录一下!

  之所以要简单记录下来,是因为其中还是有二位热心的同志,帮忙电话了解情况,沟通咨询,总比那些业务不熟练的人要来得实在点,甚是感谢!

  再者,似乎很少有人愿意带着感情做事的,把困难和麻烦留给别人,没有一点人情味了。即便领导发了话,简单了事即可,仍然故弄玄虚,装腔作势,哈哈哈,见得没有情意的人多了,就像前一段,也就没什么异样的感觉了,得瑟,习惯就好,也许有的人天生就是没有情感的,免谈的对象!

  明天继续办理,晚安,KU,这一回必定是:“酷”音!

  【补记:儿子回来一量体温,发热近38度,希望尽快战胜病毒,继续备战明年的高考!】

  【2023.11.24六点补记:儿子体温上升到38.5度,必须请假休息半天!】

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。

版权声明:本文由千帆生活网发布,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
本文链接:http://tzshw.com/?id=140

分享给朋友:
返回列表

上一篇:生日快乐

下一篇:半生半世

“超短KU” 的相关文章

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追段成章

   每天进入梦乡前,习惯了翻看床头的那几本书。这些书换的不是特别勤快,但是总能在里面刨出一些东西,有生活的影子,有快乐的种子,也有辛酸的泪水。她能让自己恍然大悟,也能体验到作者的设身处地,会有撕心裂肺的痛感,还能独辟幽径,落得安好。  读过一篇Erma Bombeck的《如能再活一辈子》...

始于惶恐

  已经在楼下等着儿子上车去学校,居然过了迟到的时间点,他还没有下来,我知道出状况了。 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,有各种各样的理由,只是选择了不同的方式去制造一次惶恐而矣。  我也是无语,因为是自己的孩子,有点护犊,所以可以有足够的理解和忍耐,有时,也忍不住的自责和上火,只是习惯了这种人生变换莫测的伎俩...

“行”——不走寻常路

  话说这衣食住行,必是缺一不可,有几个小镜头,凑合着,就写点东西,且再谈一回“行”字吧。因为除了比较宅窝的人,我们都必有至少一日两行,有甚者,来回奔波,不下数趟,具体原由,无须探个究竟,此为常态,即是自然。所以谈“行”,如拉家常,不需要娓娓道来,只要揪上几个镜头,足够写上几百字,字似千金,亦如粪土...

没头脑与不高兴

没头脑与不高兴

  与很多小朋友一样,俺小时候也特别喜欢看动画片,那会总以为自己就是动画片里的一员,好像里面的主角就是演绎得我自己,特别神奇又神往,希瑞、希曼,或是葫芦兄弟、孙悟空,还是黑猫警长啥的,总是会自个儿套点近乎,想去做那个特别厉害,超强给力的主角,慢慢知道,那只是梦,好玩幼稚的初心。  只是有一部《没头脑...

精神内耗

  写这样一篇文章,是需要勇气的,因为“精神内耗”也是一种“病”,中规中矩的说不是病,却也与病相似,所以有“病”会成为一种常态,不只是哪一个人,可能是不少人,我也徘徊过。  精神与神经,一字同一字异,音相同序有异,所以我喜欢把这“精神病”与“神经病”混为一谈,学识有限,估计问天之前还未必能解释清楚,...